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动画展走进校园 动手体验传统文化

时间:2019-11-14

118日,温州博物馆文化服务送进校活动来到平阳县青蓝双语学校,悄咪咪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份超大的惊喜。

本次带来的展览《动画中国风-经典动画与传统文化展》,以中国传统动画为主线,提炼出中国动画中的传统艺术元素。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水墨画,《聪明的鸭子》里的折纸和剪纸元素,《大闹天宫》中的戏曲音乐,《三打白骨精》中的皮影人物,还有圆滚滚的木偶动画《阿凡提》。

微信图片_201911141353422_副本.jpg

为了让展览更加鲜活,活动更加丰富,博物馆为学校一到三年级的800个孩子定制了6项不同主题的活动:立体剪纸、剪贴动画、皮影小剧场、手偶小剧场、戏曲贺卡制作、提线木偶剧等。从展览解读,到亲身体验,博物馆想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欢乐。

立体剪纸课上,单老师带来了他根据《聪明的鸭子》动画原型仿制的场景。小鸭子、猫咪、蝴蝶从动画片里走到了孩子们的课桌上。“好神奇呀!”一双双小眼睛泛起光来!

剪纸动画将中国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设计制作中,是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立体剪(折)纸,则更具有三维空间的特点。

剪贴动画课以《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故事为原型,孩子们以剪贴的形式分组完成动画中的章节,小组配合相当默契。

《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当时轰动世界。片中小蝌蚪的原型出自于齐白石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水墨和动画的结合,是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诠释。

皮影小剧场这边热闹得很,出演的是皮影戏《三打白骨精》。为了争取到角色,小演员们争相亮出了自己的“台词功底”,甚至表演起来。熟悉了台本之后,好戏开场了!虽然小演员们都是第一次接触皮影戏,在幕布后面通过想象和发挥,赋予皮影生命。每个动作都很认真,配音的同学也很默契,像被戏里的人物附了身。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被逗得前仰后合。

手偶小剧场开演的则是《动物王国》,孩子们亲手缝制的手偶,成为台上的主角。

戏曲贺卡的课堂上,老师讲述了戏曲艺术在传统动画中的运用。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戏曲中的脸谱、身段、音乐等元素被灵活地运用进动画制作里,滋养出了大批动画精品。温州的戏曲有着本地的特色,旧时每座庙宇都建有戏台。演出首场称为彩头戏,寓意祈福消灾、人寿年丰。温州博物馆藏有一块戏曲花板,描绘了彩头戏《跳财神》的场景。博物馆将其开发设计成立体贺卡,一层层拉开,寓意好戏开场。拉开贺卡的一瞬间,教室里沸腾起来。

一年级的孩子密密麻麻坐满了体育馆,等待着提线木偶的表演。木偶剧的表演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台上的木偶人物动作栩栩如生,不仅能舞龙舞狮,还能提笔写字,小朋友们看得目瞪口呆。济公走到台前跟“粉丝们”互动,深受喜爱。

温州博物馆文化服务送基层项目是温博“走出去”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可以为企事业、学校、社区、文化礼堂等有需求的单位“量身”配送文化项目。有需求的单位可以致电咨询咨询电话56988690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