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遇见碧湖 初识测绘—一位实训学员的心得

时间:2020-08-27

2020年度浙江省文物保护实训班8月开班,来自全省的文保学员齐聚丽水实训。本文由目前正在参加实训的温州博物馆(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郑晓平供稿。

这是一篇来自实训一线的学员心得。看他的心得,就像翻开碧湖老街历史厚厚的一页,其中图文并茂、细节详尽、层次分明。除了对于老街外廓形貌的勾画外,不难看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在的他对建筑的风格与构成也有着深刻的把握。

“风景碧湖好,我来刚夕阳”。碧湖,优雅而清澈的名字,早见于南宋绍兴年间丽水知县赵学老的《通济堰图》,其地处瓯江中游,水路运输发达,是丽水三大平原之一,素有“处州粮仓”之称,并有千年古堰、九龙湿地、碧湖老街等风光名胜。

八月中旬,文保实训班的成员们来到此地,将和碧湖有一个月之久的相处。初见碧湖老街,其街区内的巷弄、民居、祠堂、商铺、道路等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历史风貌与格局。该地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店铺林立,市招繁多,许多店铺承袭了过去的一些商业行为和特征,一直沿用至今。每天必经的人民街上有许多形式多样的清末民初临街而建的店铺,如酒坊、木器店、药店、百货店、弹棉花店等,和巷弄内四合院、三合院式石库门大宅均得到了较好保留。各式建筑的砖雕、木雕(牛腿、雀替)、斗拱、栏杆、墀头、马头墙、三合土地面、天井卵石拼花等,都显示出丰富性与传统性,尤为高雅华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另外,民国时期西洋风格建筑,以传统建筑为本体,吸纳西方建筑艺术、纹样和造型特征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类型也十分典型。

日子不疾不徐地过去,到今天我们到碧湖已有十余天,在这期间,我们迈进了一个“新领域”——如何对古建筑进行测绘。测绘:测量距离、绘制图形,这是我最初对其的理解。但经过这些天各种知识的“轰炸”和实地操绘,我对测绘有了新的认识——测绘不仅要绘古建筑的形,更要读懂它的内涵。例如,我们分到的沈家邸,雕梁画栋、底蕴深厚。其外形,四合院式二层砖木结构居宅;但内在,清代商人沈氏住宅,是沈氏家族在碧湖古镇留下的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痕迹。

小镇的太阳分外耀眼,我们每天顶着烈阳早出晚归,每次都汗流浃背,近乎“湿身”,尤其测量时,爬上爬下,一天下来,腿酸身累!虽然我们大部分成员对于古建筑的测绘都是“小白”,只知其名、不知其意,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以及在陈老师、冯老师手把手地指导下,我们每个人基本拿下了平、立、剖三视图和各种大样图,也掌握了一点测量技术,整体成果还是不错的,各自对测绘的要点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古镇之所以称之为古镇,是在于它不仅承载着以前种种的过往,而且成就着美好的未来。我们在此学习测绘,不仅仅是学习一门技术,更多的在于掌握后,愿能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更多的古镇、古建筑焕发出往日的荣光和激活新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00827111700_副本.jpg

绘图疾风手!chua chua

微信图片_202008271117001_副本.jpg

认真男孩晓平

微信图片_202008271117002_副本.jpg

接受黄老师指点的晓平

微信图片_202008271117003_副本.jpg

陈老师来带飞啦

微信图片_202008271117004_副本.jpg

学霸互参

微信图片_202008271117005_副本.jpg

组团学习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