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0
早在西周、春秋时期,瓯越先民就依赖舟楫往来交通。“一坊一渠,舟楫必达”的生活,加上百工之乡的能工巧匠,使得造船成为温州的传统产业。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在温州设立“横屿船屯”成为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此后,温州造船业迅速发展,造船厂数量不菲,造船技术也日新月异。
7月,温州博物馆将开展“从温州驶向世界的船”系列课程,探寻船的结构、辨别航海方向,了解温州“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历史,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了解温州传统造船技艺与航海基本知识。
温州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两艘独木舟,他们几岁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两艘独木舟又有什么独特的连接方式?
在古代,有一位温州人远渡重洋写下一本游记重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小朋友们知道他是谁吗?航海家在汪洋大海中又是如何辨别方向,驶向正确的目的地呢?
“从温州驶向世界的船”系列课程将带领我们,了解温州独木舟的故事,一起航海探险!
活动时间
《我是航海小船员》
7月17日上午10:00
《船的结构》
7月23日上午10:00
《船的结构》
7月24日上午10:00
签到地点
温州博物馆历史馆入口
活动对象
6-8岁青少年儿童
活动人数
20人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相同课程每人限报一期)
7月17日
7月23日
7月24日
本期授课老师简介
该课程为温州博物馆与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馆校深化合作课程。由温州博物馆宣教专员和温大附幼老师联合策划并授课。
《我是航海小船员》课程老师
叶珈伲
温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宣教员。
金楚楚
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所带班级荣获区级文明班级称号;多篇案例、课题、论文等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多次对外进行公开课展示。她始终坚持教育初心,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船的结构》课程老师
李戎
温州博物馆宣教员。文物修复专业。长期从事一线讲解工作。策划博物馆日常活动,多次参与策划博物馆研学项目。
梅建敏
中级职称,教研组长。曾获温大优秀教育指导师称号;所带班级荣获先进班集体、温州大学优秀班级称号;STEAM精品课程曾获温州市二等奖;多篇幼儿心理辅导案例、课题、论文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多次在温大见实习、送教下乡、园长资格班中进行公开课展示;多次在市区级论坛展示活动中进行经验分享。
纪川娇
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曾荣获温大优秀党员,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关文章。长期秉承专业、负责的态度,用自己的爱心陪伴幼儿成长,是教育领域的优秀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