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7
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素有“书画传家三百年,一脉相承到如今”之誉。2月9日,温州博物馆的青少年研学课堂,通过“流芳——马孟容、马公愚的上海往事”主题导览,结合自然馆素描写生的方式,让孩子们读懂国画的意境,走近奇妙的大自然。
活动伊始,讲解员老师从马孟容和马公愚的两个AI形象导入,继而回顾马氏家族深厚家学,马氏兄弟艺术人生脉络,并且重点讲述马孟容在上海美专期间,对中西方绘画融合的探索。马孟容在《中西画法之概要及其异同之点》中所诠释的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认为中西绘画没有谁更好,而是应取两方之所长,以此创作出来的画作,才能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导览中,讲解员结合7个方面的部分做了具体阐述,从表现方面,写实加写意,能够更加深刻的表达所见与所感;从形态方面,笔法螃蟹的形态,用写生的细节,用传统的画法,能够更加地栩栩如生;从色彩方面,中国画的色彩墨色为主,西方的更多彩,两者相互融合,能够让画面更加地韵味悠长。
导览过程还重点讲述了马孟容绘制的《异鱼图》,因其绘画时以赵之谦的《异鱼图》作为灵感,因此,讲解员还将两幅《异鱼图》展示在现场,让孩子们逐一比较,看两位画家对于鱼的笔墨表现有什么不同之处,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于绘制海洋生物的印象。
行至自然馆,讲解员老师给孩子们开启了自然科普课堂,通过温州平阳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岛,共同探寻海洋生物的踪迹。孩子们现场分别要寻一寻《异鱼图》中的石斑鱼,虾蛄,章鱼。小小的考验并未难倒大家,凭借认真的倾听与快速的辨识能力,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后,孩子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开始认真观察三种生物,包括梭子蟹,虾蛄,单鳍豹鲂鮄。观察之后,大家学习到了,原来梭子蟹,它的壳跟织布的梭子很像,薄片一样的脚,用来划水;虾蛄,头上的触角像镰刀,叫又它螳螂虾,身子一节节,像盔甲一样,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单鳍豹鲂鮄,则是一种飞鱼。
素描时间到了,孩子们围聚在讲解员的四周,观看具体的画法“先给整体定一个结构,比如梭子蟹大概是一个椭圆形,虾蛄则是长梯形……”在一边演示教授,一边让孩子们自己素描探索的过程中,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海洋生物在笔下展现了出来,有的威武,有的萌动,即便是同一只梭子蟹,也各有特色。一场步入画境的研学,既探索了书画家的创作故事,又收获了自己素写的画卷,有收获,有趣味。
一场步入画境的研学,既探索了书画家的创作故事,又收获了自己素写的画卷,有收获,有趣味。
下一篇:活动回顾|和合创意,共谱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