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509.jpg

自道一生看不足·活动回顾 | 徜徉雁荡山水,品味雁荡书画

时间:2024-05-08

吴佐仁创作分享会

660.jpg


       5月1日上午,《自道一生看不足》专题讲座·吴佐仁创作分享会在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展开。吴佐仁先生就中国画创作理论与雁荡山书画创作两个方面进行分享,让观众了解《自道一生看不足——吴佐仁雁荡山专题书画展》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


661.jpg





中国画创作理论分享



吴佐仁先生以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理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为切入点,向观众简单易懂地介绍中国画的技法。气韵生动是指画作具有被观者真切感觉到的生气与神韵,是审美效果的总体原则。骨法用笔是指运笔能自如呈现对象的各种线条变化,与中国书法的用笔关联性极强。应物象形指造型要顺应对象的外形特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随类赋彩是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着色。经营位置是构图要合理搭配而呈现整体效果。传移模写是通过临摹佳作来掌握绘画技艺,是一种中国绘画的学习方法。对比西洋画法,中国画法的基础就是临摹。

西方绘画是科学的艺术,表现的多为物象;而中国绘画是相对哲学、文学的,表现的多为艺术家个人思想,这就构成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潘天寿先生曾说:“学中国画,必须要学中国的书法,学中国的文学,学中国的哲学。”如果拿着画板,进入大自然去写生,往往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所困住。真正的中国画家,往往采用半抽象的作画方式,超乎象外,将个人的思想融入画作的意象之中。对中国书法、文学、哲学进行系统性的基础学习,才是中国传统画家应当遵循的学习方式。

苏轼曾用朱砂画过红色的竹子,画完后有些人提出质疑:“竹子怎能是红色的呢?”他答:“竹子也不是黑色的啊,即然可以用黑色画竹,为什么不可以用红色呢?”可见,中国画的色彩并不是科学的色彩,而是画家个人的、主观的色彩。


662.jpg




雁荡山绘画及个人创作分享


谈及“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名列“三山五岳”的雁荡山,吴佐仁先生表示自己非常幸运,出生于温州,得以时常地亲临雁荡山感受风貌。他认为,雁荡山除了奇、秀,还有雄浑的一面。它的面貌是多变的,时而深邃,时而清幽,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有崭新的发现。历代画雁荡山的画家中,潘天寿应属最成功者之一,他将雁荡的山石符号化,摸索出一套他自己的代表性山石画法。此外,黄宾虹对于雁荡山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以深厚的笔墨、学问基础,将他“五笔七墨”的绘画技法在雁荡山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五笔七墨”中,五笔指:一曰平,二曰圆,三曰留,四曰重,五曰变。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另外,陆俨少也从雁荡山的风景中汲取了作画的能量,在他晚年几次游历雁荡之后,他的画风逐渐从俊秀转变为雄浑。


吴佐仁先生谈及自己第一次入雁荡山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雁荡山带给他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成为他日后数十年作画的原动力。另一次的台风过后,他被困雁荡山中,恰巧看见小龙湫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如泼水一般打在身上。他还分享了许多诸如此类生动的经历,这种直观的感受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不可磨灭的灵魂。2019年,吴佐仁老师因颈椎受伤无法作画,他便在家潜心思考雁荡山的主题画作,2020年以后稍微康复就开始着手创作。一年时间里,大约画了60多幅册页,这部分都是比较传统象形的画法,从起稿、草稿,再进行反复的修改,有些题材画了6幅才满意。从2021年开始,他转而画了不少大尺幅的作品,把雁荡山从东到西,按自己的想象都画了一遍。在不断的创作中,他也时刻在思考反省自己的画法,调整创作的方向。其一是如何将各种笔法与雁荡的精神融为一体,寻找最为契合的创作点;其二是从古人的文学作品与诗词中挖掘雁荡山的精神,从文学的角度思考,以古为今所用,在现代作品中融入古法与古意;其三是去繁就简,删减一些不必要的繁复笔法,让画面更显轻松简洁。


在吴佐仁先生一生的创作生涯中,他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理论专业上的精进,也从各家所长中汲取精华,精进画法。他也鼓励各位温州的艺术从业者,多从雁荡山的风景中感受气息,获取灵感,对家乡的美景进行艺术再创作。




策展人导展


5月1日下午,《自道一生看不足——吴佐仁雁荡山专题书画展》策展人叶小文老师为现场的观众进行了一次导赏活动。他从展览创作的背景、展览的美学风格、作品的风格特征、布展陈列、此次展览对雁荡山与温州人精神之意义、文旅融合等多方面,向观众做了全面的介绍。


663.jpg

664.jpg


据叶小文老师介绍,十年前左右,吴佐仁先生就已开始雁荡山专题书画创作的前期准备,从2019年开始进行书画创作,应该说在雁荡山专题画规模上是空前的。展览自始至终坚持统一的美学基调,以饱满的画面,充盈观者的视觉感受,展现雁荡山雄浑、磅礴、恢弘的气势。本次展品的类型丰富,有巨幅长卷、手卷、横幅、立轴、斗方、册页、对联等;表现形式多样,有水墨、淡彩、浅绛、青绿、线描、写意等,工写并举,浑厚静雅。展品中,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作品,都能从中感受到吴佐仁先生的浑厚笔力,作品的和谐统一,感受吴佐仁先生对家山深沉的爱。本次展览的展品几乎涵盖雁荡山所有著名景点,如灵峰、灵岩、大龙湫、小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等,让观者得以在观展后如同身临雁荡山其境,激发前往雁荡山旅游的热情,是一次温州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