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574.jpg

三山——陈智安、方勇、徐钢山水画展

时间:2015-02-10

更多现场实况及精品赏析,请点击上图参观温州数字博物馆(全面支持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主办:温州博物馆
展期:2015年2月7日——3月8日
地点:温州博物馆书画馆

    此次展览展出了陈智安、方勇、徐钢三位青年山水画家七十余幅山水近作精品。

    他们三人曾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同窗,所选择的均为山水画专业,在求学环境、艺术理念、审美追求上有一些共通之处。在山水画探索之路中,三人都理解了前人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在自然中感知“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清,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在“师造化”的过程中,他们并非执著于对自然景物精细的外形描摹,重现眼之所见,反而更重视山川湖泊的四季朝暮、阴晴雨雪等环境变化的生机体验,用心去体会造化神韵,再诉诸于笔墨语言,进而表达个人心性。然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个案。

    陈智安、方勇、徐钢三人皆受过中国美术学院系统的笔墨训练,但在笔墨语言及作品面貌上却不尽相同。陈智安的画中有“奇崛”之意,虽有典型南派山水的痕迹,但自身的笔墨语言也极具个性,用笔瘦劲,枯笔渴墨,虽奇不野;方勇生于桐城,求学于杭州,随后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地域的变化使得他的画风也随之改变,相较于其他二人格局构图更为开阔,画面中时有南方山水的润泽氤氲,亦不乏北方山川的雄强磅礴;在徐钢的画中透着南方旧时文人的味道,作为地道的东山人他笔下的江南园林既是写景尤是写心,他将儿时的美好记忆会心于笔墨,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

    他们三人志同道合,互相勉励,在山水中各自修行,期待他们能在共同的艺术理想之路上走得更远。 




 杨建国   

2014年8月28日写于北京亨嘉堂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