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7
时间/2019.9.30-12.1
地点/温州博物馆临展馆
主办单位/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温州博物馆 丽水市博物馆
协办单位/瑞安市博物馆 永嘉县文物馆 瓯海区博物馆 文成县博物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千百年以“甘甜的乳汁”滋养着温、丽两地人民的母亲河——瓯江,将以山水清音,诗路花雨的风采为共和国献礼。
2018年,浙江省擘划习总书记“两山”理论,将打造“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四条诗路为目标,全面部署 “诗画浙江大花园”战略。瓯江作为浙江省的第二大水系,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它不仅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更是一条维系温丽两地的黄金生命线。历史上,两地山水相依,文化同源,温润如玉的青瓷从这里出发,漂洋过海,成为一带一路上炫目的文化交流使者;数以百计的诗人骚客,不辞辛劳,爬山涉水,寻觅着诗歌的不朽精魄;心灵手巧的渔夫山民,跨越山海,追求梦想的传奇;还有那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仁人志士,用鲜血在这片红土地上催开了一朵朵芬芳的战地黄花……风物、风雅、风俗、风采以活态的展示,让人们看到鲜活的岁月痕迹,别样的瓯江诗画。
东风吹来满眼绿。在诗画浙江的宏伟战略中,温州、丽水两地,同心合力,共续前缘,集众力,汇众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八百里瓯江再写新篇章!
中国山水诗始于东晋,从地域上讲,起于浙江。谢灵运以会稽和永嘉山水为中心题材,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山水诗派。及至唐宋时期,诗人最盛,山水诗歌最多,歌咏行吟,蔚成“浙东唐诗之路”。诗人或沿浙东线路,从绍兴诸县过天台、雁荡、大若岩,以江心屿为南端终点,又以江心屿为起点,上溯瓯江,以石门洞为主要的节点。或顺流而下,亦以江心屿为终点。游者大体循着青瓷之路,舟楫绰约,帆影幢幢,飞霞洞、江心屿、石门洞、太鹤山、南明山、三岩寺、仙都……,船筏行经之处,两岸风光迤逦,抒写了一道“瓯江山水诗路”。
温州、丽水山水相连,文化同源。历史上因瓷器、山货等物资的生产和出口,以及战争、灾荒、行政区域变革等因素的影响,瓯江勾连了温处两地的族群迁徙、商贸交易、文化旅游等活动,因为江海互通,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瓯江流域文化特征。瓯江沿岸风景如画,吸引了历代众多贤达名士,他们或任职,或行旅,或寓居,或居乡,留下了大量诗词佳作和摩崖题刻。骚人迁客的题咏,为瓯江山水增色不少。
201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推动文旅融合、文教结合,打造唐诗之路山水人文旅游精品。为此,温州博物馆联合丽水博物馆推出“山水清音:温州丽水瓯江山水诗路”大型展览,汇集了陶瓷、碑拓、画片、古籍、书画、经卷、漆器、服饰、玉石、金属器物、雕像、影像、革命文物等类型的展品以及展板图文形式,多角度展示“瓯江山水诗路”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仅体现在这是一秀美壮丽的山水诗路,更是伴水而居的人类从江湖内陆走向海洋、驶向全球化的发展之路。
展厅实景
展品精选
宋龙泉窑粉青釉竹节形瓷炉 新石器时代晚期镂孔矮足陶豆 东汉青釉乳丁纹瓷井
元龙泉窑青瓷印花鼓钉瓷炉 南宋仙人龟鹤齐寿纹菱花形铜镜 西晋瓯窑青釉瓷虎子
清黄底黑字清辉木匾 清高浮雕漆金三国故事斩黄巾英雄立功木雕屏 唐瓯窑青釉瓷玉璧底碗
南宋瓯窑青釉褐彩双系瓷壶 元龙泉窑粉青釉瓷高足杯 元龙泉窑青釉鼎式三足瓷炉
南宋龙泉窑青釉象钮盖瓷罐 北宋七花瓣式漆盏托 谢康乐像拓片
上一篇:戏说生活——馆藏戏曲文物展
下一篇:山高水长——孙蒋涛山水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