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东塔位于乐成镇东皋山上。自古东皋山为县之龙山,阴阳家目为文峰,且有童谣云:“青龙有角财富足,青龙有声井邑兴。”
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记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因附近九牛山上一石塔被雷震圮,县令葛逢改迁于东皋山,其造塔于龙山山脉之端,以为龙角;又建塔院设钟鼓,以象龙吟,寓意童谣所云。因此,东塔虽是佛塔,但其建造的初衷也蕴含了风水的需要。
南宋淳熙二年至五年(1175-1178)重修,现存东塔砌砖上留有大量南宋将仕郎毛士龙的舍砖题记,表明东塔应为南宋大修后的遗物。塔院早毁,现有寺院系近年重建。
东塔为楼阁式砖塔,六面七级,单壁空筒式结构,修复前高18.10米,塔壁对径约4米。底层基座为须弥座式,高1.36米,原有副阶,北面辟券门,其余为壸门式龛,龛顶施藻井。
二层以上构造相同,每层由塔身、塔檐、平座三部分组成,并逐层收分,各层设楼板。塔身仿木构作法,外壁隐出槏柱,将壁面分作三间,中间辟壸门,两侧设石雕佛像,转角隐出八角倚柱。
塔檐为菱角牙子叠涩出檐,用牙砖四皮,逐渐起翘,并有生出,施筒瓦。平座以砌砖叠涩挑出,无勾栏。檐部斗拱为斗口跳,补间施一朵,转角华拱三缝,塔顶叠涩收分结顶,上覆素面铁刹。
东塔是乐清的历史地标,苍老古朴,风光独具,元时诗人李五峰题“萧台八景”中的“东塔云烟”即指此,曾作《东塔云烟》诗:“海月四更移塔去,天风万里辟松开。烟销日出无人到,独自看云山上来。”
东塔周围草木茂盛,景色宜人,塔北面下岭山道旁崖壁上有“王梅溪读书台”摩崖刻石,传说系南宋状元王十朋早年读书之处。
乐清东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东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宋
公布时间:2013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