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馆藏释读|1935年镂雕漆金云纹开光《唐明皇游月宫》木雕屏

时间:2025-09-11

《唐明皇游月宫》源自唐玄宗中秋夜游月宫的传说故事背景,衍化为多种题材的民俗形式。就图像创作而言,一般是线性展示明皇游月宫的故事,例如故宫博物院藏周臣的绘画及宋代铜镜所示的场景。但是温州博物馆藏原莆阳会馆的木雕屏,雙回环的构图呈示“有意味的形式”,尤为奇特,值得介绍。

宋代铜镜 图源网络

明代周臣《唐明皇游月宫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1960年代,福建莆阳会馆移交温州文管会一批文物,其中有一爿体量不小的1935年镂雕漆金云纹开光《唐明皇游月宫》木雕屏,外框长131厘米,宽126厘米,近乎正方,框内浓密的勾云衔接中间圆框,内框刻画了“唐明皇游月宫”的场景。由人物衣冠形制表明其或为莆仙戏演剧场景。这是一件罕见的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木雕。

图片38.png

1935年镂雕漆金云纹开光《唐明皇游月宫》木雕屏 

温州博物馆藏


首先,由于人物位置分配和观众视线的关系,引人注目的是画面最底部中间的中年男子即唐明皇,正左手提袍下台阶,右手持折扇横挡胸前,似乎在跨出台阶的同时潜意识地抗拒跌出月宫。此时唐明皇表情惊喜,嘴部略张,欲言又止,视线俯瞰月宫之外的“人间”。该场景《叶净能诗》表述为:“见内外清霄迥然。”《集异记》作:“俯视城郭悄然,而月光如昼。”《龙城录》作:“下视王城崔峨,但闻清香霭郁,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人,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幽怪录》别出心裁,用了人间视角:“士女华丽皆仰面曰:仙人现于五色云中。”

唐明皇左前方的道士左手掐诀持咒,右手横放麈尾于腰部位置,仰首与云端的仙女告别。顺着道士的视线,可见左上角桂树上有仙女五位作趁云升腾状,略作扭头回视道士,表明这场愉快的会晤刚刚结束。按照道士的手势,下一个动作应该是向外挥麈施法令仙女消失。

图片39.png

五仙女位置颇紧凑,二女前导,中间二女(有一首部破损),一女持五明扇随从其后。前后三人为螺髻。中间外侧有一羽衣女冠,回首弓腰与道士打招呼。

图片40.png

为了强调“游月宫”的内容,雕屏内框左侧树下刻画月兔捣臼作为标识,算是画龙点睛的一部分。我们日常的视觉心理习惯,以画面的底端为地,上端为天,故而唐明皇与仙女的位置分布,表明人神殊途的区隔,唐明皇代表人间,仙女代表仙界,道士为中介联系二者。我们习惯于感知外界事物的动静,却极少反向感知自身眼珠的转动。此时,一众人物位置摆布形成顺时针循环转动的动力线,引导观者眼睛滚动,模拟了月亮的东升西降。雕屏以图像形式再现了“唐明皇游月宫”演剧场景,模拟了超时间流传的一幕。

图片41.png

除了唐明皇、道士、仙女组成“游月宫”主题,雕屏画面右侧室内另有高力士、裴力士二人。以高力士为视觉起点,循其目光所向为唐明皇,步随道士走出室外,道士上视仙女,仙女扭头回应。高力士左手竖持麈尾,从项链垂挂的穗子札在腰带里面可见右手往上勒提腰带避免滑落。高力士所在宫室墙壁上开了一扇小轩窗,窗外有清代服饰、扎辫子的少男正搂抱女子耳语,女子作俯首羞涩状。左侧的裴力士双手作势,指向小情侣,扭首回看高力士,似在耳语。后者含笑倾听,同时视线投向唐明皇,不知是为唐明皇还是为小情侣而笑。肥胖的人看起来天然喜感,高力士油光铮亮的双下巴、堆积的脸部肥肉、圆滚的大鼻子以及遮住脚部的大肚子,浓缩了这场古今同欢的愉悦主题。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