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1
走进浙江的乡村,人们常常能在隐藏于山林间的老祠堂、古宅院或是乡镇的旧厂房内邂逅小小的博物馆们。它们收藏的,可能是一件蓑衣、一本族谱,或是一段关于村民的生活记忆。这些散落在田野间的文化星火,正是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
谢晋故里·乡村电影博物馆 洞头区海陶艺术馆
熊猫猪猪·金华两头乌猪博物馆 深垟畲医畲药馆
作为博物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是文博界发展最迅速、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公共文化空间。其现代化建设和运作,已成为乡村振兴事业的支点、重点和亮点,真正实现了乡土文化的具象化呈现,让博物馆建设实践真正可普及,让博物馆文化真正接近普通民众。
达成目标:圆满完成千馆建设
2021年,作为全国三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启动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并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建成1000家乡村博物馆。2022年3月,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印发《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首次规范其定义:“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
截至当前,浙江省内共有1001家乡村博物馆通过验收、正式列入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覆盖全省各地市、县市,建设范围广泛、主题内容丰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顺利达成“十四五”全省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总目标。
这些乡村博物馆涵盖主题类型丰富,包括村史民俗、名人乡贤、红色根脉、非遗传承、特色产业、民间收藏、科普教育、艺术创作、文化遗址等,不仅承载着厚重的乡土记忆,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在留住乡愁、传承文化根脉的同时,也兴旺了乡村产业发展。
龙湾志通艺术馆 旧时光影音展览馆
传梭博物馆 雪峰文学馆
凝聚合力:积极组建专委会
浙江省乡村博物馆事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催生出搭建专业平台的需求,以更好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共识、交流经验,推动乡村博物馆的规范化建设与长效发展。2024年11月29日,在历经半年多的谋划筹备后,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温州博物馆。
作为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所属分支机构,专委会由省内从事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事业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组成,是加强全省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交流联系、信息互通的重要桥梁纽带。专委会的成立,意味着省内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有了属于自己的专门组织。借助这一平台,各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加强了馆际交流、信息互通与资源整合,挖掘所属地域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共同推动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事业更上一层楼。
星级评定:从重量到重质的追求
有了数量,还需有质量。在逐步靠近千馆建设目标的同时,专委会配合省博物馆学会制定《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星级评定办法》,在省文物局指导下,启动乡村博物馆星级评定工作,从环境和设施建设、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宣传推广、开放服务与公共关系、运营保障等六个方面对省内乡村博物馆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并支持乡村博物馆向更高水平迈进、实现长效发展。
截至当前,浙江省乡村博物馆的星级评定工作已顺利举办两个年度,共计评选出星级博物馆95家,其中包括五星级博物馆13家、四星级博物馆28家、三星级博物馆54家,为全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星级评定终评会现场
宣传推介:持续讲好乡村故事
为让更多公众认识了解全省乡村博物馆布局情况、分享各馆优秀建设经验,温州博物馆作为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专委会秘书处挂靠点,将定期推出浙江省星级乡村博物馆系列推介,以此作为展示全省千馆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持续传播优秀案例、推动馆际互学互鉴,同时激发公众走进乡村、感受乡土文化的热情与好奇。
乡村博物馆,是记忆里乡愁的归处,也是未来发展的种子。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后续系列推送,与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散落在乡野山水间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