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9
在第二期《青瓷焕彩》中,我们随北宋青瓷执壶穿越“海上丝路”,见证了千年瓯窑纹样如何在当代焕发生机(点此回顾二期推文)。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温州博物馆文物中那些永不凋谢的“花卉纹饰”——牡丹、葵花、喜鹊梅花、缠枝莲纹……看这些承载着千年愿景的纹样,如何在新时代设计师的手中,凝练成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本系列展示将以“文物原型”为引线,带您深入创意之源。首先解读六组核心文物及其花卉纹饰的文化密码;随后,逐一赏析七件获奖文创,涵盖茶器、礼器、智能科技、家居配饰、生活器具等多元领域,感受“百花园”在当代的多彩新生。
PART 1: 文物源头· 百花纹样及其千年意象
本期聚焦的六件文物,其纹样不仅是装饰,更是古人情感与哲思的载体:

清代蓝釉粉彩喜上眉梢纹带盖笔筒(温州博物馆藏)
文化密码: 纯净蓝釉为地,粉彩绘喜鹊登梅。喜鹊通“喜”,梅谐音“眉”,合称“喜上眉梢”,寓意好运不断、喜事临门。梅花本身傲霜雪、报春来,象征坚毅与吉祥。

清代青花牡丹纹瓷瓶(温州博物馆藏)
文化密码: 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象征繁荣昌盛、幸福富贵。唐代以来即是备受推崇的吉祥之花。



清代嘉庆款粉彩过枝花卉纹薄胎瓷碗(温州博物馆藏)
文化密码: 绘粉彩过枝梅花树、牡丹及双蝶,寓意富贵吉祥、生活美满。“过枝纹”(过墙花)构图突破器物界限,营造画外有画的空间延伸感。


清浙瓯倪恒顺兴款荷叶形锡果盆(温州博物馆藏)
文化密码: 整体作荷叶形,点缀蟹、鱼、蛙等自然生灵,展现江南“莲叶何田田”的丰饶意象与和谐美感,是清代温州锡器工艺的代表。

清代豆青青花缠枝莲纹象耳瓷瓶(温州博物馆藏)
文化密码: 象首耳寓意“天下太平”,如意云头纹寓意“万事如意”,核心的缠枝莲纹则代表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五代巩县窑白釉葵口瓷碗(温州博物馆藏)
文化密码: 葵口造型简洁流畅,模仿葵花向阳姿态。葵花象征忠诚、信仰(向日性)以及高贵、荣耀。

民国 瓜蝶形花卉纹刺绣垫片(温州博物馆藏)
文化密码: 融合打籽绣、贴布绣及平针错针工艺,金银线与珠饰点缀增强立体质感。中心瓜蝶纹象征“瓜瓞绵绵”(子孙昌盛),花卉蝴蝶对称布局形成动静相宜的视觉韵律,是民国织绣技艺与吉祥民俗的典型载体。
这些文物中的花卉纹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梅花、牡丹、莲花、缠枝纹、葵花),其蕴含的深刻吉祥寓意(喜乐、富贵、生机、绵长)更是文创设计的灵魂所在。它们为设计师在现代载体上重构传统美学、传递美好祝福提供了不竭源泉。
PART 2: 基于“百花纹样”为创作灵感的获奖作品
从文物原型出发,七件获奖作品通过不同技艺与载体,实现了文化的“活态传承”。下面将详解每件作品的灵感联结与创意亮点,产品涵盖家居、养生、智能、装饰等多个维度。
李伟《喜上眉梢》大漆藏茶罐(一等奖)



文物联结: 深度致敬清代《蓝釉粉彩喜上眉梢纹带盖笔筒》。取形:圆润弧腹;取纹:喜鹊登梅;取技:创新运用“米粒起纹”模拟肌理,以黑漆为地,髹涂透明红漆、撒金粉,再现粉彩光泽与立体感;取意:承袭“喜上眉梢”、“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
创意亮点: 将传统漆艺(特别是米粒地、莳绘)与实用藏茶罐结合,纹样生动,质感华美,赋予日常茶事浓厚的文化仪式感。
林左照《吉祥如意筷子礼盒》(一等奖)


文物联结: 灵感源于《清代青花牡丹纹瓷瓶》。取形:筷尾装饰结构提取瓶身轮廓、弧线、比例;取意:融合瓶(平)“平安”之意与“筷”“快”之吉言,打造“平安如意”、“快意人生”双重祝福;更融合温州非遗瓯绣、瓯窑、蓝夹缬元素。
创意亮点: 将象征“国色天香”富贵的青花牡丹图案,转化为礼盒装饰核心;金属筷尾镶嵌绿松石仿青瓷釉色,金镶工艺点睛,形成“器”与“礼”的完美统一,是高端文化礼赠佳品。
王施、吴明霞、许彬彬、林瑶
《NFC瓯绣冰箱贴-博物馆系列》(二等奖)



文物联结(多主题): 精选包括《清代嘉庆款粉彩过枝花卉纹薄胎瓷碗》和《清代青花牡丹纹瓷瓶》等馆藏花卉主题文物作为瓯绣图案核心。取纹:通过丝线叠彩的瓯绣绝技,立体化展现过枝花卉等精美纹饰;取技:传承国家级非遗瓯绣(多种针法)。
创意亮点: 智能交互:内嵌NFC芯片,手机轻触即可获取对应文物的年代、文化、历史知识(如碗的过枝工艺、花卉寓意),使静态艺术品成为“文化入口”。多元呈现:以冰箱贴形式将多种花卉文物带回家,背面强磁设计实用稳固。该系列是“非遗数字化”的生动实践,让瓯绣技艺与文物知识共同走进日常。
包璐雅 《莲叶何田田(首饰四件套)》
(二等奖)



文物联结: 核心灵感源于《清浙瓯倪恒顺兴款荷叶形锡果盆》。取形:原比例微缩复刻荷叶造型;取纹:运用瓯窑褐彩工艺和堆塑技艺,生动再现果盆上的荷叶脉络及温州地域特色生物(蟹、鱼、蛙);取意:传递江南“莲叶何田田”的自然丰饶与和谐之美。
创意亮点: 将实用果盆转化为(耳钉、项链、手链、胸针)四件精致首饰。融合瓯窑烧制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让“可移动的博物馆”真正装饰于身,是彰显地域文化自信的高品味日常配饰。
陈嘉琪《花蝶遗响》(三等奖)


文物联结(纹样重组): 萃取《清代豆青青花缠枝莲纹象耳瓷瓶》的缠枝莲纹与《民国瓜蝶形花卉纹刺绣垫片》的花蝶纹样。取纹:提炼核心视觉符号;取构:传承其精致的对称美学布局。
创意亮点: 以蓝底彩纹、绿底棕纹两款配色方案,适配丝巾、抱枕、文创包等多种衍生品载体。让象首太平、生生不息(缠枝莲)以及花蝶同春的吉祥寓意,无缝融入日常穿搭、家居生活、文化交流中,是文化符号实用化转化的成功案例。
章乃威《葵口盏(托)》(三等奖)



文物联结: 灵感源于《五代巩县窑白釉葵口瓷碗》。取形:盏口精准塑成五瓣或六瓣葵花瓣形,线条舒展流畅;取意:承袭葵花“向日而生”所象征的忠诚、生机与雅致;取感:追求温润贴合的手感。
创意亮点: 整套设计(盏与托)浑然一体,盏如盛开葵花,托似花茎花萼,将自然物形态美学与实用茶器功能巧妙结合。为品茗过程注入自然生机与文化雅韵,体现“葵花向日”精神的当代延续。
精彩继续
纹饰之美,穿越时空;生活之礼,因文创新。让凝聚着瓯越智慧的吉祥花卉,继续装点我们的日常,传递那份历久弥新的美好祈愿。
敬请关注温州博物馆微信服务号!我们的【获奖作品展示】系列推送将持续进行。下一期,我们将聚焦馆藏珍品中的各类“祥瑞之灵”——报晓呈祥的鸡首壶、德善安康的瓷羊、威镇守护的狮形烛台、富庶灵动的鱼纹器物,看这些瑞兽形象如何在当代设计中,继续溯文物之源,创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