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26
在第三期《百花新境》中,我们见证了花卉纹饰如何穿梭千年,在当代设计中绽放新彩(点此回顾三期推文)。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温州地区博物馆珍藏中那些跃然眼前的祥瑞之灵——瓯窑鸡首壶、青瓷瑞羊、狮形烛台、双鱼瓷碗……看这些承载着古人平安愿景与精神图腾的瑞兽,如何在当代设计师手中升华为融入日常的生活礼器。
本系列展示将以“文物原型”为引线,带您深入创意之源。
PART 1: 报晓呈祥· 鸡之瑞气
文物源头:东晋永和七年瓯窑青釉点彩瓷鸡首壶(温州博物馆藏)

文物密码: 此壶以引颈高冠的雄鸡首为流,造型挺拔生动。腹部及口沿饰独特的褐色点彩,组成八组三角形区间及联珠花团,展现了东晋瓯窑的高超技艺。
祥瑞寓意:“鸡”谐“吉”:象征吉祥安宁,是中华民族普遍的祥瑞符号。驱邪报晓:雄鸡报晓,寓意光明驱散黑暗,具有镇宅辟邪的深层含义。五德象征:古人赋予鸡文、武、勇、仁、信的品德,是高尚人格的化身。
创意新生:鸡首壶的当代表达
文物联结核心: 鸡首壶的独特造型、“吉”文化象征、瓯窑工艺美学。
作品:朱明丰、陈颖《瓯窑<鸡首壶>酒器套组》 (三等奖)


创意亮点:
古器新用,雅致玲珑: 将经典鸡首壶原型等比缩小,制成迷你可爱的小酒壶,完美复刻其挺拔造型与吉祥寓意。高足酒杯则巧妙提炼自另一文物(A型Ⅲ式陶钵)特征(高足、三孔洞),形成独特视觉标识。
瓯窑传承,古意盎然: 采用瓯窑技艺烧制,保留青釉温润质感,让千年古韵在当代酒器中流淌。
功能美学融合: 套组设计兼具艺术观赏性与实用品饮功能,实现了古意与现代生活美学的无缝衔接。
作品:温州瓯塔文创有限公司《寻宝温州-福器系列》 (三等奖)

创意亮点:
微缩艺术,情感交互: 提炼鸡首壶“晨鸡报晓 莲开吉运”的吉意核心,创作微缩版冰箱贴。
功能突破,生活美学: 突破单一装饰功能,创新结合亚克力通透质感与顶部插花孔,化身“微型文物花艺”载体。使用者可自由搭配小花小草,在方寸天地间完成与千年文明的“温柔对话”。
系列延伸: 该系列不仅限于鸡首壶,还涵盖其他代表性温州文物,共同传播温州生动历史生活文化。
作品:黎刚平《鸡首壶》 (优胜奖)



创意亮点:
原型复刻,细节传神:精准复刻原作经典细节——鸡首壶嘴昂首灵动,壶身圆润饱满,曲形壶柄与鸡首遥相呼应,整体造型尽显古朴雅致的气韵。
谐音寄愿,吉祥传承:紧扣“鸡”谐“吉”的文化内核,延续古人对吉祥生活的祈愿,使传统祥瑞寓意在当代器物中自然流淌。
古法还原,当代焕新:以传统工艺还原器物神韵,让千年瓯窑文化通过摆件赏玩、赠礼等现代场景融入生活,实现文化传承与当代焕新的有机结合,彰显对文化守护的用心。
作品:岳明慧《瓯小壶工作室》 (优胜奖)


创意亮点:
IP活化,萌趣亲和: 以鸡首壶为原型设计IP形象“瓯小壶”。保留壶身轮廓与最具辨识度的点彩纹样(转化为服饰花纹),采用更活泼明亮的橘棕与蓝色调,塑造简单萌系的亲和形象。
多元衍生,场景丰富: 围绕IP形象设计一系列快闪店风格的周边产品(如徽章、文具、生活用品等),通过现代设计语言拉近古老文物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PART 2: 德善安康 · 羊之瑞象
文物源头1: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羊 (温州博物馆藏)

文物密码: 瓷羊昂首挺立,大弯角,跪伏姿态温顺。头顶圆孔用于插烛。通体施青釉,眼、嘴、角饰点睛褐彩。造型敦实可爱。
祥瑞寓意:“羊”通“祥”:是“吉祥如意”的经典象征。六畜富足: 代表家庭富庶、生活安定。美德化身: 被视为知礼、有德、孝顺的典范。在动荡的东晋时期,其烛台功能更带来光明与吉祥慰藉。
文物源头2:东晋瓯窑青瓷羊 (乐清市博物馆藏)

文物密码: 羊作俯卧状,躯体圆润匀称,昂首。头顶有插孔。通体施青釉,头部点缀褐彩。姿态优雅宁静。
祥瑞寓意: 同为“吉祥”化身,是当时流行的瑞兽明器,寄托生者对安宁祥和的祈愿。
创意新生:瑞羊的温情传递
文物联结核心: 羊的温顺造型、吉祥寓意、瓯窑青釉与褐彩工艺、历史温度感。
作品:李待聪、陈颖 瓯塑《爱礼存羊》书法摆件 (优胜奖)

创意亮点:
古意今承,珍视传统: 以温州博物馆馆藏青釉褐彩羊为灵感,创作小巧的瓯塑摆件。取名《爱礼存羊》,源自成语,喻指因珍视古礼而保留其核心(如祭羊),寓意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情感载体,人文温度: 通过当代摆件形式让古老瑞羊“重现”,提醒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留存历史文化的温情与记忆。
作品:李待聪、朱明丰 瓯窑《迷你青釉褐彩羊》茶宠 (优胜奖)


创意亮点:
等比微缩,雅趣盎然: 等比缩小(6x3x5cm)复刻馆藏瓷羊形态,憨态可掬,便于茶席把玩陈设。
瓯窑古法,岁月包浆: 采用瓯窑技艺烧制,保留古朴温润质感。日常以茶汤滋养,使其愈发润泽,犹如文物历经岁月沉淀,体验“养宠”的乐趣与文化浸润。
茶席雅物,贯通古今: 巧妙将东晋瓯窑文化融入现代茶道,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兼具实用与文化价值的雅致茶伴。
作品:叶柱《十二生肖手机架》 (三等奖) - 含瑞羊元素



创意亮点:
生肖赋能,实用雅器: 虽为十二生肖系列,但其中羊形元素直接或间接受馆藏瑞羊造型启发。支架融合黄杨木(主体淡雅,底座仿黑)与铝合金,坚固轻便。
精雕细琢,艺术点睛: 核心亮点在于镶嵌中央的红贵宝木精雕生肖羊图案。材质高贵(色泽深邃泛红),手工雕刻细节丰富,触感温润,是功能手机支架上的艺术焦点,传递祥瑞祝福。
PART 3: 威镇守护 · 狮之瑞威
文物源头:西晋瓯窑青釉狮形瓷烛台 (温州博物馆藏)

文物密码: 烛台呈跪卧狮形,长须髯髯,背毛纷披,体毛倒卷如云,尾如蒲扇贴臀,造型威严而不失生动。背部圆形插管点明功能。通施青黄色釉,匀净晶莹。
祥瑞寓意:
西域瑞兽,驱邪避凶: 狮子非本土物种,东汉传入即被视为“瑞兽”,象征强大力量,具有驱邪镇宅的核心功能。佛法守护: 作为文殊菩萨坐骑,狮子在佛教中地位崇高,代表智慧与威严,是守护正法的象征。
创意新生:狮威的当代守护
文物联结核心: 狮子的威猛造型与守护寓意、卷云纹饰、烛台功能、瓯窑青瓷釉色。
作品:叶其丹、叶其跑、施德完 《狮形香道摆件》 (优胜奖)

创意亮点:
功能演化,意境升华: 以馆藏狮形烛台为原型,巧妙将照明功能转化为熏香功能(香薰/线香)。精准还原狮子的威仪形态。
寓意传承,宁神静心: 紧扣文物“驱邪避凶”的本源寓意,熏香功能进一步延伸出宁神静心、营造禅意氛围的现代价值,使瑞兽守护从物理空间拓展至精神空间。
功能定位: 熏香摆件(香薰/线香座)。使用场景: 客厅、茶室、书房、冥想空间等。
作品:陈高阳《瓯窑狮形烛台》(优胜奖)


创意亮点:
技艺再现,纹饰传神: 以瓯窑青瓷为载体,重现温润釉色。精心刻绘狮子躯体流畅的卷云纹与鬃毛细密层次,展现古韵与现代审美结合。
一器多用,场景融合: 忠于原型保留背部烛插功能,可点燃香薰蜡烛(延续守护与宁神寓意)。同时创新提出可作艺术感花器使用,插入花枝,为现代家居(简约风客厅、侘寂风书房)增添东方古韵。
功能定位: 烛台 / 香薰座 / 花器。使用场景: 家居氛围营造核心(客厅、书房、玄关等)。
PART 4: 富庶灵动 · 鱼之瑞兆
文物源头1:民国《福庆有余》刺绣挂件 (温州博物馆藏)


文物密码: 运用平针绣、贴布绣、打籽绣等技法,局部点缀亮片珠饰,边缘缀流苏。核心纹样为蝙蝠(“福”)、鱼纹(“余”),辅以花草藤蔓,构图繁密有序。
祥瑞寓意:
经典组合:“蝠”谐“福”,“鱼”谐“余”,构成“福庆有余”、“连年有余”的吉祥主题,直指对富足美满生活的祈愿。工艺瑰宝: 浓缩民国刺绣精粹与民俗信仰,是传统吉祥符号的精致物质载体。
文物源头2:唐青釉双鱼纹瓷碗 (苍南县博物馆藏)

文物密码: 敞口斜腹矮圈足碗。内底及壁刻划生动流畅的双鱼纹,头尾相对。通体施青釉,匀净光亮有细纹。
祥瑞寓意: 双鱼纹是传统吉祥图案,象征丰饶富足(年年有余)、阴阳和谐、婚姻美满(鱼水之欢)。作为日用器皿纹饰,将美好祈愿融入日常生活。
创意新生:鱼趣的吉祥流转
文物联结核心: 鱼纹的吉祥寓意(福庆有余/丰饶和谐)、传统刺绣/陶瓷工艺、纹样美感。
作品:吴明霞《福庆有余》刺绣作品(优胜奖)

创意亮点:
非遗技艺活化传承:采用国家级非遗“瓯绣”技法(贴布绣、打籽绣、锁链绣、盘金绣),复刻民国刺绣挂件中“福(蝠)庆有余(鱼)”核心纹样。
结构创新与象征深化:以文物顶部的“磬”形图案为框架,融合“蝶隐磬中”的对称布局,寓意文物生命力的延续。中央鱼纹通过贴布绣呈现立体质感,打破传统平面刺绣局限。
材料跨界与光影美学:以金属丝线替代传统丝线,在光影下折射现代金属光泽,形成历史纹样与当代材质的诗意对话。
作品:刘丹《湖月双嬉》中秋茶礼套组(优胜奖)

创意亮点:
陶瓷纹样生活化转译:提取唐青釉双鱼纹瓷碗中“头尾相对”的双鱼纹饰,复刻于茶杯等日用茶器上。
功能融合与吉祥隐喻:融入隔热防烫的实用设计,契合现代茶道需求,也寄寓吉祥顺遂之意。
地域文化情感共鸣:结合温州方言祝福元素与兔子形象(象征中秋),在包装与造型中注入地方温情,唤起文化认同感。
精彩继续
第四期“瑞兽呈祥”,覆盖四组核心瑞兽文物及其文创衍生,让我们见证“祥瑞之魂”如何在新时代的多元载体中焕发持久生机。
敬请关注温州博物馆微信服务号!我们的【获奖作品展示】系列推送将持续进行。下一期,我们将聚焦瓯越文物中那些 “未触之韵” ,看凝聚于笔墨、弦音与隐喻中的艺术精粹,如何在当代设计中化作可品、可闻、可戴的生活诗篇。让我们继续溯文物之源,创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