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评论:免费不能免“礼”

时间:2008-03-12

  昨天上午9时,温州博物馆馆长金柏东(右)正在迎接进馆的市民。龙湾人项三多(左)是温博免费开放后首位进馆参观的市民。郑之越 摄

  温州网讯 温州博物馆昨天首日免费开放,平时周末的人流量只有200多人,昨天一下子涌进了2500人。免费开放的好处由此可见一斑,不过麻烦事也来了:正门大厅“温州彩舫”的防护栏上5个孩子正在攀爬,一旁的家长却无动于衷;旁边的“孔子系列”大型玉雕和不少小朋友的手指“亲密接触”;禁止使用闪光灯的历史馆内,镁光灯时有闪烁……事实上,在福建、湖北等首批试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省份,展馆设施、展品遭到破坏的负面问题已不断暴露。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患者免费治疗力度……今年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出免费“清单”。

  如何吃好“免费大餐”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光拷问市民的素质显然是不够的,被“收费观念”束缚多年的中国社会面对开放,如何改变参与公共文化的观念,培育新的文明准则显得更加重要。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恰恰是文博素养和文明习惯养成的最好学堂,是其价值的体现。在这点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温州博物馆各个展厅设置了诸如“文明参观,请勿攀爬、触摸”等温馨提示,并印制各种陈列展览介绍和文博小知识供观众免费取阅。

  但一个博物馆对文明的引导是有限的,中国的教育应该给公民素质补上一课,免费但不能免“礼”。全社会更应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和文明氛围。若干年前,公交车自动投币曾拷问公民诚信,而今已变成市民的自觉行为。若干年后,市民在享受更大范围的“免费大餐”时必定也会少一份莽撞拥挤,多一份优雅守礼。(陈博盛 孙丽)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