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江南烟雨里的长安——遣唐使眼里的大唐之美(珍宝Ⅰ)

时间:2019-06-27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_副本.jpg

前言

510日,“江南烟雨里的长安——圆珍眼中的大唐世界”在温州博物馆开展,展览遴选温州博物馆和深圳望野博物馆珍藏共计167/(套)唐代文物器用,以千年前日本僧人圆珍的视角为线,展现他眼中的大唐世界。

这么多好东西,怎么看展才能看出“门道”?温博展览还能这样看”栏目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陆续推出多篇“秘笈”,带您走进圆珍眼中的大唐世界……

遣唐使带来的大唐之美——珍宝

七世纪到九世纪之间,一艘艘满载使命的遣唐使船在悠扬祥和的祝愿声中驶入中国,就此拉开了唐代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序幕。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_副本.jpg

遣唐使船(模型)

遣唐使,是七世纪到九世纪之间,日本的大和朝廷向唐朝派遣的一种国际使节团,共计十几次。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_副本.jpg

遣唐使出使大唐次数一览

在当时,日本的航海技术还是极不成熟的,遣唐使船的远航可以说是一种冒险。

胡宗宪《筹海图编》载,直到十五、十六世纪,日本海船仍然是底平而不尖、不宜破浪前进的样式,而且,只会顺风前进,遇到无风、逆风便只能落帆荡橹。

可见,七八世纪的日本海船,自然是更为简陋。且当时遣唐使船在狂风恶浪中动辄船舷破裂、甚至整船一分为二的情况不绝于史。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3_副本.jpg

遣唐使船线路图

然而,促使遣唐使们劈波斩浪,两百多年历经十几余次冒险赴难的,只因为在当时唐代有一个巨大的牵引力,那便是——大唐的长安

当时的长安,对于奈良时代的日本人来说,大海彼岸的唐朝,是一个昌盛繁荣、激动人心的国际化社会。

由于遣唐使的活动,使古代的日本在政治、经济、宗教、思想、技术等各方面从唐朝汲取了很多的法典与文化,奠定了日本古代的基础。

2004,于西安东郊某建筑工地中意外发现了八世纪前半叶出发赴唐,在都城长安出仕唐朝的前途有为却客死当地(墓志载有:形既埋于异土,魂庶归于故乡”)的井成真墓志,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方已发现的日本遣唐使墓志。井成真这个名字在日本史书上并无记载,只是从墓志上得知这位“才称天纵”的遣唐使,于734年病死在了长安,享年仅36岁。但究竟是何许人也,至今尚不清楚。

2005,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东京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日中友好协会、朝日新闻社共同举办了一场《遣唐使展》,主要以展出井成真的墓志为主,展览中展出了七到八世纪间来自日本的遣唐使亲眼所见的唐文化精华以及有关遣唐使的许多物品,希望能够重新再现当时遣唐使所追求的,古代日本作为学习范本的唐文化的精髓。

2019“江南烟雨里的长安——圆珍眼中的大唐世界”来到温州,以千年前日本僧人圆珍的视角为线,向观众们展现他眼中的大唐世界……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5_副本.jpg

和同开珎1 2.3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飞鸟时代·和铜元年(708 陕西历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7_副本.jpg

开元通宝1 2.4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7-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8_副本.jpg

开元通宝1 2.6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7-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9_副本.jpg

遺教経1 23.9、长316.2cm 平安时代·10-11世纪 滋贺·石山寺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4_副本.jpg

白玉狮子文带饰1 铰具5.6X3.2、铊尾5X3.8、巡方3.8X3.6、厚0.6-1cm

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5_副本.jpg

绀玉带(复元模造)1 全长167.6cm、幅4原品:奈良时代·8世纪(模造:昭和55<1980>牧田三郎作)原品:正仓院宝物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6_副本.jpg

螺钿花鸟文八花镜1 24.5cm陕西省西安理工大学李倕墓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19_副本.jpg

螺钿紫檀阮咸(模造)1 101.8cm、幅38.5原品:奈良时代·8世纪(模造:明治32年年<1899>制作)原品:正仓院宝物(模造:东京国立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0_副本.jpg

金银平脱四孪衔绶文镜1 22.7cm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长乐坡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1_副本.jpg

金银平脱花鸟文八花镜(复元模造)1 28.5cm原品:奈良时代·8世纪(模造:昭和7<1932>制作)原品:正仓院宝物(模造:东京国立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2_副本.jpg

海兽葡萄文镜1 21.8cm唐时代·7世纪 静冈·村上开明堂 Mirror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5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6_副本.jpg

头饰1 颚当径32X22cm陕西省咸阳市贺若氏墓(武德4<621>顷葬)出土

唐时代·7世纪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8_副本.jpg

禽兽草花文三足小壶15、胴径4.5cm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西北国棉五厂65号唐墓(开元6<718>葬)

唐时代·7-8世纪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2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30_副本.jpg

鸳鸯草花文三足小壶13.5、胴径5.4cm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西北国棉五厂65号唐墓(开元6<718>葬)

唐时代·7-8世纪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3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32_副本.jpg

鸿雁文匜19.2、口径19.9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3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34_副本.jpg

鸳鸯唐草文耳杯13.2、口径7.7-10.6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花文盖碗111.9、口径21.8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龟文桃形盘11、口径12.3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39_副本.jpg

合子13.7、径8.2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62710251041_副本.jpg

合子16.5、径17.9cm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唐时代·8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

大唐的文化因为遣唐使在波涛中艰难的往来,生根东瀛。为日本带来深远的影响。遣唐使们不仅带回大量的中国的文物、书籍和五金百货,也使中国的文学、宗教、典章制度等在日本生根发芽”,因而日本也因此长期处于由唐朝主导的东亚体系当中。

美术史家伊势专一郎说:日本一切文化皆从中国舶来,其绘画也由中国分支而成长,有如支流小川对笨流江河”。这些,全都离不开当时出使中国的遣唐使,看到这些展览的中国古代珍宝,我仿佛看到了一千两百年前的遣唐使者正乘着悠扬的遣唐使船缓缓的向我们驶来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