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2
12月8日上午,“品瓯越文化”活动在温州博物馆的文化驿站举行。温州市鼓词研究会执行会长陈继宁先生在现场,将温州鼓词故事向观众们娓娓道来,与观众们一起感受温州鼓词的艺术魅力。
经陈继宁介绍,我们才知道鼓词原来是有着300年历史的艺术形式。鼓词的伴奏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只有鼓的,没有牛筋琴,敲鼓的调子就是讨饭调。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鼓词的标配——牛筋琴,则出现于清代光绪时代,是受妇人弹棉花的启发而制作的。
关于温州鼓词的起源有几个说法,一说它起源于深谙音律却因病瞽目的唐明皇叔叔的自娱自乐。二说起源于平阳昆阳的三个瞎子的沿街卖唱。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温州鼓词的诞生总是蒙着一层残殇的面纱。
陈继宁谈到小时候开始学鼓词的故事,也是五味杂陈。他曾问过父亲,为什么要把他送去学鼓词,受家乡人的冷眼。父亲说:“但凡有一点活路,我也是不愿意的,实在是家里太困难了。”可见鼓词在当年的地位和唱词人的艰难处境。
但如今的形势却大不相同,鼓词有了政府的支持,文化地位受到了肯定,鼓词表演者也受人尊敬和钦佩,其间诞生了许多鼓词艺术家。
温州民间鼓词艺术家分为四大派阮派(阮世池)、丁派(丁凌生)、陈派(陈志雄)、方派(方克多),陈继宁则是陈派陈志雄的学生。据陈继宁回忆,师父陈志雄先生曾有一场《三打白骨精》的戏在文化宫演出四个月,四个月里场场爆满,票供不应求,有一位观众甚至同一场戏买票听了14遍,还是意犹未尽,直呼精彩。老师对他的鼓词教育是让他要兼容并济,广泛地吸收其他艺术的长处,将绍兴戏、大鼓书、京剧的一些有意思的桥段和曲调灵活运用到鼓词中,让鼓词能吸引更多的人。在唱鼓词的时候一定要骨硬气正,就算是讨饭调也要唱得有底气。
温州鼓词又分为大词——娘娘词、平词——戏曲选段。陈继宁先生说他最喜欢唱《岳飞传》、《水浒》之类英雄人物传奇。在现场他也给我们表演了三段鼓词。
第一段是他的即兴词,第二段是他作词的消防鼓词,第三段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现场的气氛十分热闹,陈继宁先生的口一开、鼓一敲,观众们都纷纷聚精会神,将仰慕的目光射向陈老师。
这里节选一段视频供大家欣赏。相信大家一定也会跟现场观众一样被陈继宁先生的鼓词魅力吸引。
提问环节,观众们的问题纷至沓来,水准非常高,陈继宁老师也非常耐心和详细地为大家解决困惑。活动结束后,观众还不舍得离场,围追堵截陈先生交流鼓词的学习和传播问题。陈先生本人的心愿也是希望鼓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在温州本土和世界各地都能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