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异兽与蝙蝠,皆不可食!

时间:2020-02-20

瘟疫是对恶性传染病的统称,特别严重的,如鼠疫、天花、霍乱、疟疾等。在古代,瘟疫能够重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和经济。虽然在1979102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经完全消灭了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天花,但是人类对其他各种传染病的抗争仍在继续中。

至于瘟疫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它始终贯穿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面对当下的新冠肺炎,不少人开始回看古人是如何面对瘟疫的,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先秦古籍《山海经》中便有不少关于瘟疫的着墨之处,常与各类异兽紧密相连。在古人对医学的有限认识下,这部富有神话传说的奇书中,各类能够抗击疫情的异兽在现代人的眼里显得神乎其神。

青耕

微信图片_20200220094446_副本.jpg

《山海经·中山经》: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阴多丹雘,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译文】:

再往西北一百里,有座堇理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柏树,还有很多美丽的梓树,山的阴面多出产丹雘,并且有丰富的金矿,这里的野兽以豹子和老虎居多。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喜鹊,周身是青色的,嘴巴、眼睛、尾巴是白色的,名叫青耕,这种鸟可以祛辟瘟疫,它的鸣叫声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箴鱼

微信图片_202002200944461_副本.jpg

《山海经·中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儵,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栒状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青石碧玉。……

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湖水。水中有很多箴鱼,形状像儵鱼,嘴巴像长针,吃了这种鱼就不会染上瘟疫。

肥遗(鸟)

微信图片_202002200944462_副本.jpg

《山海经·中山经》: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译文】:

再往西七十里,有座山名叫英山。山上到处是杻树和橿树,山阴面盛产铁,而山阳面盛产金矿。……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鹌鹑鸟,周身黄色而有着红色的嘴巴,名叫肥遗,吃了它的肉可医治疾疫,还能杀死体内的寄生虫。

珠蟞鱼

微信图片_202002200944463_副本.jpg

《山海经·中山经》: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鱼,其状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译文】:

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是葛山的首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澧水从此发源,向东流入余泽,水中有很多珠蟞鱼,形状像动物的一叶肺器官,长有四只眼睛和六只脚,而且能吐珠子。这种珠蟞鱼的味道酸中带甜,吃了这种鱼就不会染上瘟疫。

吃了就能不感染瘟疫,这不就是万众期待的“特效药”吗?不仅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山海经》中记录的许多异兽在食用之后都有各种奇效,比如食用九尾狐就能不中妖邪毒气、吃了像猿猴一样的狌狌可以走的飞快,难怪这部奇书被戏称为上古版的《吃货指南》。如果这些异兽真的存在于世,我们吃了它们也能对抗新冠肺炎吗?

必须提醒,这样的想法可跟某些吃野味的人撞上了!认为食用野味有“奇效”,吃蝙蝠明目或积累“福”气、吃穿山甲可以壮阳等。但是可别忘了,这次疫情是怎么开始的。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大概率是蝙蝠,中间宿主是不是穿山甲众说纷纭,而野生动物携带大量病毒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如此,仍有人或出于好奇,或出于炫耀,或出于迷信,对食用野生动物趋之若鹜。

微信图片_202002200944464_副本.jpg

也许像在《山海经》中这样,描写食用异兽是古人对凶兽猛禽的征服,是人类对自然动物最初的探索,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需要通过狩猎野生动物供给食物,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了更高的认识,滞后的饮食、健康观念需要得到改变。

或许今天的人们已经有了科学——这样强大的武器,所以即使现在疫情肆虐,给人间带来了无数的悲痛与绝望,但之后我们总会克服。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武器,就对大自然为所欲为,自诩为高等生物的我们应该收好我们的任性,引以为戒,尊重自然,爱护在这个地球上和我们一起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即使是强大如神兽,平凡如蝙蝠,我们也不能凭一己私欲食之。生命需要尊重,也需要敬畏!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