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2
11月6日晚,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请来了在业界素有“团扇蔡”之称的蔡念群先生,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团扇之美”的“盛宴”。
“宴会”一起兴,蔡念群先生就向观众们抛出一个简单却又难答的问题:“大家觉得团扇是女人用的还是男人用的?” 这时,窸窸窣窣的讨论声便在观众群中响起,而“女人用的”、“小孩用的”的这几声尤为响亮。蔡念群先生见状,便随即解答道:“其实团扇是没有性别的,男女都可以用,并且在晚清留下来的老照片中,男性手摇团扇的较多。”观众们听完恍然大悟:今天又涨了新知识呢。
紧接着,蔡念群先生又谈到,扇子的历史非常古老,早在商代已有记载,但那时的扇子被称为“障扇”,多用于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而团扇最早的模样记载,则在班固的《团扇歌》(又名怨歌行)中出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中的“纨”指的就是当时制作团扇扇面的材料,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团扇的扇面材料——绢相似。“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则表现了当时的团扇也是圆形的。
在清代,制作团扇的材料更加丰富,象牙、潇湘竹、翡翠、檀香木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扇骨,韧性好的竹子可以用来制作扇框以稳定扇形,丝织物绢则可用来制作扇面。而扇面上的绢一般都是双面的,在两层的绢中间夹一张纸,可以防止在作画、写诗时墨汁渗透。
蔡念群先生在修复清代的团扇上也颇有建树,不仅如此,他还在仿古团扇、创新团扇上多有涉猎。活动现场展示的团扇,都是他的珍藏,为了在此次讲座中与大家分享特意从苏州带过来。下面左图是他将折扇与团扇的要素融合所创作的一把意蕴流长、赏味无穷的团扇。而折扇起初源于日本,宋代之后流入到我国,明代时流行。
在观众们对团扇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后,就来到了近距离了解它的环节。观众们纷纷将悬挂于白墙上的团扇们取下,将自己对手中团扇的好奇请教于蔡念群老师,而蔡老师则耐心地一一解答。
蔡念群老师还准备不少制作团扇的工具,与观众们一起分享制作团扇的快乐。通过视频和蔡老师的讲解,观众们也大致晓得团扇的制作步骤,没有个把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把精致的团扇是完成不了的。下面就是观众们制作扇框的其中一步——削竹的尝试图。
观众们享用完今天的“美学宴飨”后,便携了一把最适合自己的团扇,将自己与团扇的美凝固在照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