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509.jpg

小小讲解员·“浅草”课堂第11期|探秘海底世界,聆听海的心跳

时间:2025-08-27

8月24日,充满海洋奇趣的“浅草”课堂在《听见海的心跳——贝类与珊瑚的探秘之旅》展览现场温馨开启。小小讲解员们怀揣好奇与期待,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踏入贝类与珊瑚构筑的奇妙王国,开启了一段兼具知识深度与互动乐趣的深海探险之旅。

图片1.png

走进贝类世界,形态各异的贝壳让小小讲解员们目不暇接。从背部有8块可活动壳板的石鳖,到形似迷你月牙的绿象牙贝,再到被称为“活化石”的龙宫翁戎螺,每一枚贝壳都像一件自然雕琢的艺术品。

大家得知,看似不起眼的贝类,竟是动物界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族类,全世界现存种类已超11万种。从热带海域到极地冰川、从潮间浅滩到深海泥泞,都有它们的身影。小小讲解员们仔细观察骨螺壳上尖锐的棘突、宝螺表面光滑的珐琅质,悄悄记录下每种贝类独特的生存“小技巧”。

在互动体验点“贝类声学墙”,大家将手指弯成凹型贴近耳朵,亲身体验了螺壳共振产生“海浪声”的奇妙物理现象,还通过触摸翻翻墙,凭借触感分辨南非蝾螺、万宝螺等贝类,在触摸中加深了对贝类特征的记忆。

跟随贝类的“足迹”,小小讲解员们来到了第二单元“珊瑚秘境”。“大家觉得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呀?”讲解员老师抛出的问题,瞬间引发热烈讨论。当听到“珊瑚不是植物,而是由无数毫米级珊瑚虫组成的‘生命共同体’”时,孩子们眼中满是惊讶。

在“神奇的珊瑚”展区,大家了解到珊瑚虫如何用触手捕捉浮游生物,更知道了珊瑚礁的“建造过程”—— 一代代珊瑚虫分泌碳酸钙骨骼,慢慢堆积成庇护万千海洋生物的 “海底宫殿”。小小讲解员们不禁感叹:“原来珊瑚这么神奇!”

贝类与珊瑚,不只是海洋的居民,它们同样也走进了人类的生活。螺钿镶嵌、贝雕等传统工艺展现了海洋生物与人类文化的交融,而迪拜“无限塔”、悉尼歌剧院等仿生建筑则体现了贝类形态给人类的设计灵感。

“原来我们生活里这么多东西,都藏着海洋的影子!”一位小小讲解员忍不住说道。孩子们渐渐明白:人类与海洋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关系,每一种海洋生物,都是自然赠予人类的珍贵礼物。

此次“浅草”课堂培训,不仅让小小讲解员们系统学习了贝类与珊瑚的知识,更让他们在心中种下了守护海洋的种子。未来,这些“小小海洋使者”将带着本次课堂的收获,向更多人讲述海洋的故事,传递保护海洋的理念。

图片10.png

分享到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