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8
日前,为传承推广瓯越文化、让温州幼龄儿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温州博物馆重组资源,带着“动画里的传统文化元素”走进了温州大学附属幼儿园三个园区。“孙悟空的木偶天空”“佩奇的皮影大戏”“小蝌蚪的水墨乐园”“毛毛虫的米塑大餐”“戏趣妙妙屋”,这些为小朋友们量身定制的项目活动和课程道具在欢欣雀跃的期待中来到了幼儿园。我们还邀请到了木偶戏的非遗传承人、米塑非遗传承人、瓯剧国家一级演员等多名艺术家,带“戏”带“绝活”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4月20-4月22日,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艺术家们、博物馆和幼儿园的老师们共同生动地演绎了45堂“动画里的传统文化”课程。
戏趣妙妙屋:大花脸原来叫作“净”!
国产经典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拉开了戏曲课的序幕。这部65年前的动画片魅力丝毫不减,夸张的戏剧艺术元素首先灌输到了孩子们的思维里。
随后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薛清老师与孩子们问答互动,孩子们对戏曲角色里的“生旦净丑”有了明确区分:原来白鼻子的是丑角;明明大花脸的将军却称作“净”!喜爱画画的孩子还在现场给脸谱上色。
除了看和听,最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是“试戏”:戴上头面、穿上戏服瞬间变身瓯剧里的角儿了。
有丰富授课经验的薛清老师课前针对幼儿做“定制型”备课,她表示:这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动作都是严格按照戏剧人物动作来表现的,融入到幼儿戏剧教学中相当契合。除了专业生动的PPT,她还给孩子们带来戏剧人物Q版徽章,深受孩子们喜爱。
参与到课程该园董老师表示:由戏曲入教学的开放式教学,能让身为幼师的自己看到孩子们的生长点,从中看到他们的兴趣走向:有的孩子喜欢乐器、有的孩子喜欢美术,这能引发孩子们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孙悟空的木偶天空: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再变一次吗?
以《真假美猴王》作为开场动画片,孩子们立刻被孙悟空的灵动、机敏深深吸引。随后,这些吸引了几代人的经典神话角色,被灵巧的双手雕刻成体现木偶,走出动画片,瞬间“活生生”地站在教室里。
由非遗传承人、提线木偶戏艺术家蔡丽静、季聃老师带来的提线木偶表演,让孩子们倍感神奇。特别是孙悟空变出金箍棒的环节,在交错的线中以极快速度出现,现场许多孩子纷纷举手还想再看一次。
蔡丽静说:手中的提线木偶孙悟空,一共14根线控制,属于线并不多的。她操作过提线最多木偶超过40根线。另外,蔡丽静也表示:孩子们对提线木偶有兴趣,就能引发他们去动手操控,锻炼了手指的灵活,也活络了大脑。
佩奇的皮影大戏:我变成了小猪佩奇一家的导演!
同样是一部传统的动画片,《桃花源记》开启了孩子们的视野。紧接着,孩子们现学现卖,把看过的皮影戏元素融入到风靡全球的英国著名动画片小猪佩奇配音里。
参与到皮影戏教学的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朱老师表示:传统动画片里的元素渗透到现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人物里,很接地气。除此之外,孩子回家还能和父母一起制作绘本故事的人物,启发他们继续思维发散,既锻炼动手能力,又锻炼想象力,更培养亲子感情。
毛毛虫的米塑大餐:我用米塑做了一只尖角恐龙
以《小羊肖恩》的动画片作为开场吸引孩子。非遗传承人、米塑艺术家董希造先生带来了米塑工艺,并教孩子用手塑造出著名英文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里红绿色的毛毛的形象。米塑课程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室里,孩子们自由创作,塑造出毛毛虫以外的各种形象。
小蝌蚪的水墨乐园:一滴墨汁竟变出多重颜色
以1960年拍摄的经典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开场。片中充满了水墨画元素,让孩子对国画提起了浓厚兴趣。笔、墨、纸、砚、水;焦、浓、中、淡、清,孩子们看完动画片后,知道了用浓墨点出蝌蚪身体和尾巴,懂得用绿色中锋轻轻画出水草,浅显地诠释了国画艺术。
水墨画教学由该园金老师亲自教授,她表示为此堂课,自己提前做足了许多水墨画功课。
博物馆@幼儿园,是温州博物馆在公共教育体系打造的探索中又一个摸索点。为了呈现更契合幼儿教育需求的项目内容,温州博物馆与温大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细化磨合,从项目内容筛选、课程磨合设置、教辅道具配置、教案确定、场地氛围设计布置等多角度精心筹备,幼儿园的年轻老师们还专门到博物馆开展了多次培训。
校园项目结束后,该园一线幼师还与表演艺术家们、温州博物馆社教部领导进行了课研探讨,就瓯越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游戏课程化如何更好地相互渗透融合、以及提升课程质量的方法进行了交流和思维碰撞。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张曦表示:本次活动是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深度链接地方资源的一次尝试,基于馆校融合的课程共研,我们邀请博物馆资源走进幼儿园,让孩子们和传统文化零距离的接触、感受和体验,将文化的小种子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此次活动只是孩子们开启文化之旅的起点,各班老师将在追随孩子们不同兴趣点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项目、场馆活动等生发班级化课程,带领孩子们深入探究文化之美。
打破“壁垒”,跨界、跨域,全新时代赋予博物馆公共教育更多的实现渠道和可能性,独特资源下的教育体系探索,也将帮助博物馆打造成为有别于学校教育的多元教育场所。
上一篇:文化驿站·回顾丨“守桥人”——一位文保工作者的深情守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