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8
上周六,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举办了《字即是法,弘一法师与书法》分享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展览部主任、书法专业博士周延先生从多层面赏析了弘一法师书法,并为公众作弘一真迹现场导赏。活动吸引了温州各界书法学习爱好者参与。
一、弘一法师与温州
1921年,弘一法师受温州友人周孟由、吴璧华、林同庄及其学生刘质平等人之邀来温,并在大南门庆福寺住下,从此与温州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十二年间,他频繁来往于温州与杭州、厦门等城市,虽漂泊不定,但始终将温州作为落脚点。他先后在市区宝严寺、江心屿居住修行,现今温州博物馆收藏的弘一法师手写信笺,有8封是他写给其温州同学。
一九二二年阴历一月弘一致郭奇远信 温州博物馆 藏
二、弘一法师书法风格的演变
因温州友人周孟由牵线,弘一法师和印光法师在书法层面有所交流。印光法师认为:“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周博士认为,这番观点对于弘一法师后期书法风格上转向“偏正式体”产生了深远影响。1928年,弘一法师提到:“凡老辈旧派之人,皆可不送或少送为宜。因此等为具新美术之知识,必嫌弃此法不工,眉目未具,不成人形。又对于朽人之书法,亦斥其草率,不合殿试策之体格。”周博士同时解析,这是对印光法师评论的回应。
出版《行愿品偈》时,弘一法师要求“将上下空白处缩短”,周博士同时认为他采纳了印光法师“未便放置”、“以后再印宜改短”的建议,但他又坚持了《八大人觉经》的书写格式。1926年,弘一法师确立了大量留白的书法章法布局。圆寂的前一年,弘一法师叮嘱学生刘质平:“朽人之写件,四边所留剩之空白纸,于装裱时,乞嘱裱王万万不可裁去。因此四边空白,皆有意义。甚为美观,若随意裁去,则大违朽人之用心计划矣......”
另外他嘱咐:“《华严集联》亦可重印......字宜缩小。上下之空白纸宜多,乃美观也。”还要求把《华严集联》和《四分戒律相表记》改长形册,并且多增加留白。周博士分析,弘一法师后期在自己书法艺术上的系列操作,体现了他对艺术的坚定和自信。
民国弘一篆楷书华严经偈语立轴 温州博物馆 藏
致刘质平(一九二八年春)书信 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藏
三、书法在弘一法师人生中地位极其崇高
弘一法师集艺术家、教育家、文化先行者、佛门高僧等头衔于一身,其中书法艺术在他的一生中起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在其父亲诞辰120周年之际,弘一法师虽为一名虔诚的出家人,但他以全身心投入书写《佛说阿弥陀经》纪念碑。他打破常规,先写每行五字,从左至右,如写外文,以大尺幅书法呈现加上经文的内容,书法的完美性得到了充分提升,这也是他生平最重要的墨宝之一。学生刘质平也曾说过,弘一法师在书写《佛说阿弥陀经》时,“聚精会神,落笔迟迟,一点一划,均以全力赴之。”在活动现场,周博士根据时间顺序节点,选取弘一法师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赏析。他总结,弘一法师通过写经,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已达到了“余字即是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