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9
乡村博物馆,藏于自然乡野之中的文化宝藏,承载着千百年来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本期星级乡村博物馆系列推介,首先带领大家走进温州这座被山海环绕的城市。2023年至2024年,温州共有4家乡村博物馆脱颖而出,获评五星级乡村博物馆,以“点点星光”,在壮丽的山海奇观之外,照亮温州百工文化与非遗传统的独特魅力。
千年纸山·水碓声里的造纸“活化石”:
瓯海区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
在瓯海泽雅山区,隐藏着古代造纸术的智慧结晶——四连堆造纸作坊。走进唐宅村,仿佛踏入一座露天博物馆。溪水推动着水碓的木轮,回荡着千年来的“吱呀”声响。石臼中的竹料被反复捶打,直至纤维细腻如丝……
场馆信息
泽雅山区保存有极为完整的传统造纸生态,包括生产设施、纸农生活场景以及延续至今的相关习俗,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纸文化遗产群落。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依托国家专项支持,提炼泽雅独特文化符号,建成一座有记忆、有乡愁、有特色的文化展馆。
展示馆建于2010年,场馆由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大礼堂改造而成,是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和“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示范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展示有“中国造纸术活化石”之誉的泽雅古法造纸技艺。场馆南部紧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四连堆造纸作坊”,占地约0.28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态遗存;泽雅屏纸制造技艺同样被视作中国古法造纸的“活化石”,保留大量原始、完整的工艺细节。
展览信息
展馆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年接待观众约8万人次。馆内陈列纸砑、纸锉、纸印等各类展品300余件(组),设“纸源华夏”“纸艺泽雅”和“纸韵他乡”三大展陈单元,系统展示中国造纸文化的源流与发展。借助视频、音频、图片和流程演示等多媒体方式,生动呈现造纸关键工艺,解读泽雅造纸的历史与技艺。
“纸源华夏”单元追溯纸张发明历程;“纸艺泽雅”通过沉浸式体验介绍温州造纸史,其工艺与《天工开物》记载高度吻合,部分甚至更为古老,凸显其活化石价值;“纸韵他乡”荟萃各地纸品,展现造纸术在国内外传播与演变。
尾厅约30平方米空间兼具研学与休闲功能,提供轻餐、茶歇、文创产品展售等服务;厅外设露天体验区,完整陈列水碓、腌塘、纸槽等仍在运行的造纸设施,游客可近距离感受古法造纸的全过程。
品牌特色
依托泽雅古法造纸流程,展馆打造了系统化、常态化的研学体系。“博课37℃”研学游获评浙江省重点培育项目,邀请地方文化名人周荣光为学生讲述纸农社会风貌与造纸技艺,并由非遗传承人指导体验屏纸版画制作,实现从竹材到纸张再到艺术品的全程文化解读。展馆由此成为反映瓯海传统造纸文化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泽雅文旅发展,创新文物保护与传统文化弘扬机制。展馆以“合作式”办馆模式,强化国有博物馆与乡村博物馆的联动,通过招募第三方运营机构入驻,探索符合现代旅游规律且尊重传统文化内涵的发展路径。社会力量的加入优化了公益文化阵地的运营管理,国有博物馆在藏品管理、陈列展览、讲解服务及文创设计等方面提供系统帮扶。
顺应“颜值经济”,展馆推出多款面向年轻人的文创产品。特别是以馆舍建筑为造型的“网红文创雪糕”,融合国潮元素,入选2024年度瓯海区十佳文创产品,让游客从舌尖感知“千年纸山 诗画泽雅”的独特魅力。
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融传统工艺、自然生态与当代元素于一体,既厚重叙事,又轻盈体验,营造出多元融洽的文化场域,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持续提升乡村博物馆的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场馆位置: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龙西线)
瓯塑之韵·指尖刻划的艺术世界:
龙湾志通艺术馆
一双巧手、几抔彩泥,层层堆叠,刻划出千姿百态的人物故事与自然风光,这就是瓯塑艺术的魅力所在。在龙湾区城市文化核心地带便藏着一处静谧而绚丽的瓯塑世界,这里既有传统山水的恢弘气象,也不乏现代生活的细腻刻划。
场馆信息
志通艺术馆坐落于龙湾区瓯海大道与龙江路交叉口,地处温州城市文化核心区域,东接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南邻温州高新文化广场,西近龙湾区政府,北倚浙南科技城。全馆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约512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汇现代设计与传统美学,营造出艺术与环境相生、空间与意境交融的文化氛围。
艺术馆由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志通先生创立,是一家以国家级非遗瓯塑为核心收藏与研究方向的民营艺术机构,作为一处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平台,是浙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瓯塑专题博物馆。
展览信息
作为浙江省内致力于瓯塑收藏、研究、创作与活态传承的重要基地,志通艺术馆秉持“传承非遗,塑美生活”的宗旨,系统展示瓯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源流与当代创新实践。馆内不仅聚焦瓯塑艺术,更整合城市雕塑、美学陈列与空间设计,构建出多元、开放、包容的艺术生态。
常设展区包括传统馆、创新馆、雕塑园、文创区及沉浸式美学体验馆,全方位呈现瓯塑的艺术精髓与文化内涵:传统馆梳理瓯塑演变历程,展出各个时期的经典瓯塑代表作品;创新馆关注当代艺术融合与实验创作;雕塑园将艺术植入公共环境,推动艺术与城市对话;沉浸式体验馆则通过互动展示与教育工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
志通艺术馆立足温州东部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地方文脉,积极参与“东亚文化之都”和“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建设,致力打造瓯塑与雕塑艺术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它不仅是龙湾区艺术博物馆群落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旨在成为代表温州文化的“城市会客厅”,并通过培育文化品牌、整合艺术资源、完善文化配套,推动博物教育、文旅融合与艺术生态的协同发展,努力打造一座“永不落幕的艺术馆”,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地标和文化交流平台。
场馆位置:志通艺术馆(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瓯海大道与龙江路交叉口)
瓯窑千年·窑火中的璀璨华章:
永嘉县瓯忆文化博物馆
在温州永嘉的三江街道瓯窑小镇,青山环抱,秀水相依,一座承载着千年瓯窑文化的殿堂——永嘉瓯忆文化博物馆静静伫立,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唐代晚期坦头窑窑址相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探寻瓯窑文化的绝佳之地。
场馆信息
瓯忆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基于坦头窑遗址打造的瓯窑小镇,是一座以瓯窑文化为研究展示传播核心的民间博物馆,场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博物馆脱胎于瓯忆新瓯窑研发设计中心,在打造瓯窑技艺传承基地、瓯忆陶艺体验基地的实践基础上,主要以展示瓯窑传统青瓷、研究创新瓯窑制作技艺为展览主题。
展览信息
博物馆宛如一部立体史书,以500多件古今瓯窑瓷器的有序陈列,诉说着瓯窑从东汉中晚期起源至今1700多年的发展脉络。
“千年瓯迹”展区,作为瓯窑文化之旅的起点,以古老的瓯窑瓷片与完整的瓷器珍品为历史见证,带领人们回溯瓯窑从萌芽到兴盛,再到逐渐沉寂后又重焕生机的漫长岁月。“画外物语”展区,将人们带入宋时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听琴、撵茶、挂画、酌酒、吟诗、插花场景一一重现,点茶图、瓷板青绿山水图环绕中空天井,瓯窑瓷器在这充满诗意的氛围里,成为传递宋韵美学的载体。“忆作生辉”展区,陈列着瓯忆团队复刻的各朝经典器物,古代瓯窑原型图文介绍与新做瓯窑作品相互呼应,是传统与创新的对话。从东晋牛形灯到南朝青釉复四系莲瓣纹盖罐,这些复刻品再现古法,让瓯窑记忆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山海和合”展区,以独特艺术视角,将画家笔下山与海的抽象绘画,与瓯窑器皿褐彩施于缥瓷的艺术表达相结合,以画配器,呈现出山海无界、和谐共生的美感,彰显了温州山海文化与瓯窑文化的深度融合。“器以载道”展区,展示瓯忆创始人私藏古董及经典百工故事器物,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探寻其中蕴含的美好寓意。
品牌特色
作为省级首批非遗体验基地、省级瓯窑非遗工坊,博物馆精心打造“匠心非遗”体验区,成为馆内最具活力的场所。馆方研学团队精心编辑300多个课程,配备50多名兼职教师与讲解员,为游客提供零距离接触瓯窑制作技艺的机会。拉坯、彩绘、上釉,在指尖与泥土的触碰中,古老的瓯窑烧制技艺得以传承,孩子们和游客们在此充分感受瓯窑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馆内还设有临展厅、名家讲堂、研学活动区、文创展示区等,满足不同人群对瓯窑文化的探索需求。无论是举办专题展览、邀请专家讲座,还是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博物馆都致力于让瓯窑文化走出展柜,走进大众生活。
瓯忆文化博物馆,以万事万物从瓷开始为核心理念,在展陈基础上,联盟合作多家非遗项目共同开展研学实践体验,开发文创,带动乡村振兴,创造博物馆+非遗+的活态传承及共同发展的样板案例。让古老的瓯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瓯窑小镇,探寻千年瓯窑的璀璨奥秘。
场馆位置:瓯艺文化博物馆(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窑小镇(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南))
草木千方·博物馆里的“百草园”:
苍南县长生老号中医药(参茸)博物馆
这里既有古籍里的珍稀药材,也有现代科技的互动体验。长生老号中医药(参茸)博物馆,把人们带回百草飘香的传统中医药世界,积极融入年轻新业态,让传统医药在体验与创新中焕发新生,推动中医药智慧的持续传承与广泛传播。
场馆信息
苍南县长生老号中医药(参茸)博物馆坐落于温州苍南,场馆面积3100平方米,是长生老号携手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浙江老字号协会等多家高校与机构联合共建的浙江省首家以中医药参茸为特色的主题博物馆,同时作为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的教育研学基地、就业实践基地和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与教育功能。
博物馆曾荣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省级非遗茶空间、市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社科之家、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温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瓯越非遗百家坊等多项荣誉。
展览信息
博物馆立足中医药文物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社科普及与传统传承,设传统中医药文化馆、老字号民间馆、药食同源馆、民族医药馆、野山参馆、中药贵细品类展示厅、养生药膳体验区、非遗美学馆、中医药非遗传承工作室、百草园、苍南“参”事、教学体验区等多个主题展区。
品牌特色
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博物馆积极引入智能机器人讲解非遗历史,设置电子打卡与卧式触摸查询机等互动装置,实现“文物可说话、空间可沉浸”,极大提升了参观的趣味性与体验感。
针对各类群体,博物馆研发设计不同活动,推出“我是小小中医师”非遗研学活动,香囊制作、节气民俗等主题公益课程,并邀请相关非遗传承人授课,为社会大众提供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并让参与者在动手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成果。年举办活动近百场,累计接待观众7.6万人次。
此外,博物馆紧密结合“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这一地方特色产业,通过文化展示扩大产业影响力,推动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旅游、卖情绪价值”转型,助力产业深化升级。依托鲜明的文化特色,博物馆研发推出200余款文创产品,采取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模式,实现销售额3000多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延伸发展5.2亿元,并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共富共赢。
苍南县长生老号中医药(参茸)博物馆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的传承方式,成为推动中医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活态传承的重要基地。在这里,传统得以新生,文化得以延续,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场馆位置:苍南县长生老号中医药(参茸)博物馆(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兴东路1717号2幢1层)
从泽雅的造纸,到龙湾的瓯塑;从永嘉的瓯瓷,到苍南的参茸,温州四家五星级乡村博物馆展示了温州百工非遗文化的多样色彩。它们既是乡愁记忆的守护者,也是乡土文化的宣传窗口,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接下来,浙江省星级乡村博物馆系列推介也将继续带领大家走进省内各地星级乡村博物馆,让我们共同领略这些散落在乡野之间的“文化星光”。
上一篇:没有了